武財神關公銅像后世如何尊稱為武圣人
中國歷史上,關公是惟一被儒釋道三教共尊的神靈,因此不僅獲得了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zhèn)天尊、關圣帝君、玄靈高上帝的道教封號,伽藍菩薩、護國明王、蓋天古佛的佛教頭銜,還成為儒家與“文圣”孔子齊名的“武圣”,在古代的時候關公銅像數(shù)量一度高于孔子像。
關羽字云長, 本字長生,山西運城解州西常平村人,農(nóng)歷5月28日(陽歷6月24日)生。莊上呂熊家有井,少女才準飲他家的井水,關羽殺了呂熊,填了井,逃到潼關,流亡涿州,與劉備、張飛結(jié)識,恩若兄弟。劉備起兵,命為別部司馬。建安五年為曹操所執(zhí),操重羽才,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后因斬顏良有功,操封羽為漢壽亭侯。
羽身在曹營心在漢,不久歸劉備,部下欲追,曹操說:“彼各為其主,勿追也?!眲涿鹑蜗尻柼?,督荊州。小說家虛構出關羽與曹操相遇,演了一場義釋曹操的故事,羽愿受軍法處置,此乃“忠義千秋”。建安二十四年孫權用呂蒙計襲破荊州,關羽及子平被殺,孫權將羽首送操,操厚葬之。蜀漢后主追謚為壯繆侯。
關于關公如何尊稱為帝這要與宋真宗有很大的關系,宋真宗信道教,其時演繹出“關公斬蚩尤”故事。到了宋徽宗,封關羽為忠惠公、武安王,元代文宗加顯靈威勇英濟王,明代萬歷二十二年道士張通元請進爵為帝,廟曰英烈,四十二年又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zhèn)天尊關圣帝君”,從此有關帝之稱。清順治九年敕封“忠義神武關圣大帝”,每年五月十三日祭祀,京師及各地皆有關帝廟。
關羽家鄉(xiāng)的人將關羽奉為神,成為佛教的護法神,傳說有時還顯靈。關羽成為道教、佛教的神,集“人、帝、神”三界為一身。由于三大宗教的共同宣傳,關公信仰超過了一切宗教、一切神靈。自宋元明清至今,社會各界前往關帝廟致祭,“香火之盛,將與天地共存”。因此在關帝廟內(nèi)也體現(xiàn)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