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九子動物雕塑及其寓意
在民間我們常聽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說道龍我們非常的熟悉,華夏兒女常用龍的傳人來自居,但是說道龍之九子就不是很清楚了,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的龍之九子動物雕塑,下面我們分別講述其不同的寓意。
長子囚牛,平時愛好音樂,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音樂,因此一些名貴的琴頭便雕刻著囚牛的形象,稱之為“龍頭胡琴”。
次子睚眥,面貌像長了龍角的豺狼,平生好斗喜殺,一般都是雕塑在刀環(huán)、刀柄,增添其威懾力,有的還會應(yīng)用在儀仗武器上,顯得莊嚴。
三子嘲風(fēng),樣子像狗,平生好險,一般雕刻在殿角,嘲風(fēng),不僅象征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zāi)禍的含義。
四子蒲牢,形似盤曲的龍,平生好鳴好吼,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dāng)鯨魚一發(fā)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報據(jù)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鐘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鐘紐,而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鐘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云霄”且“專聲獨遠”。
五子狻猊,形似獅子,平生喜靜不喜動,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雕塑。
六子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龜,力大無窮,一般碑座下的龜趺是其塑像,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征。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跡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七子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相傳他能主持正義,能辨識非,因此人們將其鑄造在監(jiān)獄門上和衙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回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八字負屃,形似龍形,平生好文,一般石碑兩邊的文龍是其雕塑,負屃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shù)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xué)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
九子貔貅,是古代的一種瑞獸,傳說其嘴大無肛,只進不出,被人們作為守護財寶的神獸,在風(fēng)水中是最好的催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