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名醫——李時珍銅雕塑
發布時間:2019-04-22點擊量:103
李時珍(1518年~1593年),字:東璧,時人謂之:李東璧。號瀕湖,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博物學家、著述家,被后世譽為“藥王”在現代很多醫院都能看到李時珍的銅雕。
李時珍對道家醫學的繼承是多方面的,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余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27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其著有《瀕湖脈學》。關于李時珍這一段在太醫院工作的經歷,史學界有諸多爭論,有人認為李時珍曾出任太醫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認為他只是擔當御醫(正八品)。無論其職位高低,李時珍被薦于朝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太醫院的工作經歷,有可能給他的一生帶來了重大影響,為編寫《本草綱目》打下基礎。這期間,李時珍積極地從事藥物研究工作,經常出入于太醫院的藥房及御藥庫,認真仔細地比較、鑒別各地的藥材,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同時還有機會飽覽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典籍,包括《本草品匯精要》。與此同時從宮廷中獲得了當時有關民間的大量本草相關信息,并看到了許多平時難以見到的藥物標本,開闊了眼界,豐富知識。
李時珍在國內外有崇高的聲譽和很大的影響。1953年,莫斯科大學為李時珍銅雕;把他作為世界上最有名的科學家之一。我國在五、六十年代中,陸續發行郵票,拍攝電影故事片,并建立李時珍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