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銅雕塑的見證
發布時間:2019-03-22點擊量:89
晨光中,陸軍第78集團軍某工化旅官兵來到烈士肖國寶銅雕塑前舉行升旗儀式。儀式上,營房科助理員劉玉剛依然忘不了去年下半年部隊接管營區時,一進大門他就被這座雕塑震撼了:高三米多,一手提著步槍,身體前傾作沖鋒狀。整個身體鍍了一層金黃色,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63歲的退休老軍工張敏介紹說,“1950年末,‘長紫惠鐵壁合圍’在貴州打響。圍剿時,肖國寶為掩護部隊沖鋒,挺身一躍向敵人的機槍撲去,用身體堵住槍口壯烈犧牲。”“肖國寶的壯舉舉國震撼,在當時還產生了國際影響力!”張敏說,當年,新華社以《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肖國寶》為題,向全國播發了他的事跡。原西南軍區授予肖國寶“一級戰斗英雄”稱號,并追授“模范共產黨員”榮譽稱號,他生前所在連還被命名為“肖國寶英雄連”。
后來,經歷抗美援朝戰爭、邊境作戰后,“肖國寶英雄連”落戶吉林市。英雄生前所在部隊為了紀念他,專門修建了這座雕塑。部隊移防這里不久,上級通知營區將要規劃改建,雕塑位置和規劃圖不符。有人建議,能不能給雕塑挪動一下地方?然而,工程師考察后說:雕塑底座是水泥墩子,如果要換地方,不能搬只能拆!“英雄雕塑塑造的是英雄形象,承載的是英雄主義精神,矗立在那兒至少30年了,絕不能拆!”旅領導很堅定。雕塑在記錄歷史的同時,英雄事跡也漸漸融入每個見過他的人心里,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從吉林大學畢業后參軍入伍的該旅原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萬鑫對此印象十分深刻: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他就在這個營區附近的十八中上學,那時候學校每年都要組織師生來這里學習肖國寶事跡,接受國防教育。
繼承英雄文化,才能繼承英雄精神。每一座英雄雕塑都是一座歷史的豐碑和一本深刻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