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在寺廟寺院看到的三大銅佛像
發(fā)布時間:2022-10-08點(diǎn)擊量:131
佛教造像按其在佛國視覺形象,不論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大類∶如來相:釋迦佛、旃檀佛像、燃燈佛、彌勒佛、阿彌陀佛、藥師佛、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盧舍那佛等。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經(jīng)常在寺廟寺院看到的三大銅佛像。
觀音菩薩:早期的觀音菩薩像多是蓄須的男性。觀音像的小胡須一直保持到五代,到明代還有時可見。據(jù)《妙法蓮花經(jīng)·觀世音普門品》說,觀音有三十二種應(yīng)化,是非男非女的。觀音都可根據(jù)對方身形幻化,和他平等對話。所以造像中還有豐髯長須老者形的所謂男相觀音。還有一種是觀音三十三身,基本上是女性的戴著風(fēng)兜的形象,類似明代的德化磁觀音形,但有各種職能,如送子觀音、青頸觀音、葉衣觀音、魚藍(lán)觀音等。
彌勒菩薩:彌勒像的造型比較復(fù)雜。因彌勒是未來世界的佛,現(xiàn)時身份還是菩薩,在北朝石窟上或者石碑造像上經(jīng)常是位于最上方。姿態(tài)有思惟坐姿,一條腿搭在 另一條腿上,右手支腮思惟狀;還有交腳坐姿的彌勒菩薩。除了思惟彌勒,還有思維太子,是釋迦佛出家前的形象。二者在外形上沒有什么區(qū)別,有的要靠銘文和在 石窟及造像碑上的位置判斷。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作禪定印呈如來相。在藏傳佛教造像中,阿彌佛在佛裝三佛并坐以外,多呈菩薩裝。梵文“阿彌陀”有“無量光”和 “無量壽”兩種意思,藏傳佛教據(jù)此意造成了兩尊,稱為無量壽佛(或長壽佛)和無量光佛,又最尊崇長壽佛。長壽佛像呈菩薩相,上身暗紅色,雙手捧寶瓶趺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