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香爐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被當做祭祀的禮器的?
發布時間:2022-06-10點擊量:176
香爐自古就有了,香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當時的香爐用于焚香,供于佛前,制造香爐的材質有很多,常見的有金屬(銅、鐵)、陶瓷、紫檀等等,香爐的形狀有方的、圓的等等,形態樣式多種多樣。那么銅香爐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被當作是祭祀的禮器的呢?
在中國古代,古人崇尚焚香,銅香爐的出現始自戰國或更早,當時焚香主要有三種用途:熏衣、讀書時提神醒腦、以及祭祀時供奉祖宗。自戰國以來,銅香爐開始作為祭祀焚香的禮器,無論廟宇宗祠或民間古老廳堂,都有大大小小的銅香爐陳設。
但專為焚香而設計的銅香爐,卻遲至漢代才出現。漢代香爐中最著名的“博山爐”,即為香爐之始。在爐中燃焚香料,即見縷縷青煙徐徐上升,香氣四溢,如通神明,大爽身心兼驅蚊蟲。自漢代起,歷代均制有不同形制、不同材質的香爐。元末明初,隨著鑄造業的發達,銅香爐逐漸取代了其他材制的香爐。
到明宣宗宣德年間,宣德爐的鑄造,使得銅香爐達到了顛峰階段,原本焚香專用的器具,發展成為造型爭奇斗艷、制作精美絕倫的珍貴藝術品了。由于宣德爐名冠天下,所以后世多有仿造,但是,無論怎么仿,它的顏色、銅質都與真正的宣德爐相差甚遠,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后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
隨著我國銅器鑄造技術的進步,其他材料的香爐逐漸被銅取代,現在市場上銅香爐最為常見。隨著佛教傳入中國,銅香爐進入寺廟,成為了佛教祭祀必不可少的禮器。佛教中,銅香爐也稱銅寶鼎,是三大法器之一。宋、元、明、清時期的香爐在收藏市場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香爐的價格一直在漲,不同材質的香爐價格也不同,其中陶的價格最高,銅的其次。